對于一幢建筑來說,表皮帶給人的美感是最直接,最形象的。將英國著名建筑師扎哈·哈迪德操刀設計的“東大門廣場”作為案例,在展示建筑表皮與燈光完美結合的同時,特邀多位照明設計師對此案例進行點評,與您一同解構韓國東大門廣場的燈光魅力。
這個號稱當前世界上最大非標準建筑歷經五年建設、耗資4.5億美元,其主要特點是擁有使人聯(lián)想到飛碟的銀色曲面和燈光效果。其整體觀感像一座山,對周邊建筑和環(huán)境形成"包容"的形態(tài)。所處的東大門地區(qū)是著名的商業(yè)流通中心,以夜間燈火輝煌著稱。
東大門廣場在燈光布局和使用上與周邊建筑有所區(qū)別,采取以柔光和漸變光為主的設計,一方面避免對游客產生強光刺激,同時營造“生命呼吸”的效果。
整個場地有博物館、展覽室、常設服裝表演場、設計實驗室、創(chuàng)意市場以及東大門歷史公園。地下三層,地上四層,總面積74732平方米。參數(shù)化的外立面使用了4萬5千多塊大小不一的面板。
建筑外表利用視覺錯感和多空模式,根據(jù)光照條件和季節(jié)變化產生動態(tài)的視覺效果。隨著外界條件的變化展現(xiàn)不同的特點。有時,建筑看起來絕世而獨立,有時又與周圍景物融為一體,成為大東門整體環(huán)境的一部分。
到了夜晚,所有
LED燈和霓虹燈被點亮,燈火通明。通過嵌在墻體表面的燈光的相互作用,建筑看起來動感十足,成為城市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。
(來源:阿拉丁照明網(wǎng))